看了很多up对于wwdc的评价,很多都提到“与安卓越来越像”,“安卓几年前就有了”之类的。这其实是释放一个信号,这些Apple长期都不愿意去开发和改进的功能,例如桌面图标、控制中心等一系列的苹果对于人机交互的很多坚持,都在慢慢被打破。这是一个好事,说明系统终于从“优雅”转变为“实用”。

比较典型的就是桌面图标的位置,Apple一直不愿意去做这方面的妥协,这主要是人机交互方面的考虑。对于一些用户来说,手动管理桌面图标可能会感到繁琐和复杂。自动排序可以简化这一过程,让用户更轻松地管理自己的设备。这是一个优雅的形式,但是并不实用,也没有考虑到很多场景。这次的更新苹果在发布会中提及后就被说是抄安卓。我倒是觉得这并不是“抄”,因为并不存在“Apple发现安卓支持自定义图标位置,所以iOS抄了这个功能”的逻辑,真正的逻辑在于“iOS放弃了曾经对简化用户操作的坚持,改变了自己对于人机交互的思考”。

这个改变很难说是对是错,但是说是抄也太夸张了。

简单说说WWDC的一些改进点和我的看法吧。

visionOS

最重要的是支持了国行。价格是29999,真的太贵了。不是很看好国内销量,但是支持国区的好处就是你可以买美区然后换近视镜片了。国内近视镜片要1200。

29999起

目前拼夕夕大概两万三可以拿下。推荐在拼夕夕买完后在官网配近视镜片。

支持图片2d转空间

通过机器学习来实现模拟3d的效果,效果上这个得真机去测,不过通过AI处理图像这方面的发展方向也是不错的。

空间照片

支持手势

支持一个返回桌面和查看电量的手势,不需要每次访问主菜单都按表冠了,很重要。

手势

更高分辨率的mac投屏

支持模拟带鱼屏投屏,还是不错的,在目前看来这个是最有生产力的功能了。

mac投屏

TableTopAPI

新出的API中我比较关注的是这个TableTopAPI。如果你想创建多人棋牌游戏,或者手工工坊相关的,这个是很重要的API。

tabletopkit

TabletopKit可帮助您在桌面上为visionOS创建空间多人游戏,玩家可使用SharePlay加入游戏。TabletopKit为设计游戏、实现规则、渲染效果和同步多人游戏状态提供支持。

A representation of a tabletop game in spatial mode in visionOS.

在桌面上配置您的游戏,并创建玩家互动的游戏件或设备。您提供绘制游戏及其片段的渲染器。

执行游戏规则和玩家与设备的互动。TabletopKit将玩家手势处理并表示为交互。您观察交互并附加游戏特定的操作。

为可渲染设备的RealityKit实体添加效果,并在交互过程中触发它们。例如,当玩家投掷棋子时播放声音效果,或者当玩家达到目标时播放动画。

使用SharePlay设置多人游戏。启动“组活动”会话并将其提供给TabletopKit。然后自定义游戏的空间体验。例如,将球员放在他们的座位上,观众在房间周围。

这个对于创建桌面游戏是一个比较方便的方式,不过国内Vision Pro上的游戏需不需要资质和文网文我还不太清楚,还得看后续政策。估计肯定需要,国内开发者来做就得做出海了。

支持设备

支持 Apple Vision Pro(第一代)

iOS

iOS看下来都是一些修补性升级,增强了实用性。

桌面图标自定义

目前支持自定义图标色彩风格、自定义图标位置、隐藏图标和小组件文字(这个太有用了)

图标

自定义外观

锁定应用

终于支持了锁定应用。在继ios17支持隐藏照片需要faceid和查看最近删除de照片需要faceid之后,Apple继续在设备安全上发力了。并且支持应用隐藏,隐藏的应用会在资料库中一个单独的文件夹,需要faceid才能查看。

锁定应用

控制中心自定义

支持自定义控制中心元素和位置,终于可以移除一些不需要的东西了。

控制中心编辑

其他更新

还有照片/邮件重做,safari支持网页摘要(跟edge copilot差不多)、新的密码app(终于独立出来了)

密码app我看似乎支持2FA,1password可以退休了。

支持设备

支持iPhoneXs这一代太恐怖了,跟iOS17一样。2018年的机器还能用最新的系统,安卓厂商得多学习一下。

image-20240611082907848

iPadOS

iPadOS支持计算器,这个计算器创新点还是不错的。这里面涉及到了AI的笔迹模拟、OCR、图表生成等,还是很用心的一个app。

计算器

Apple设计了一套新的视觉语言专为iPad来设计。直接复用了tabview。很好写也很出效果。自动兼容之前的代码。

新的视觉语言

设备支持

我的老iPad Air第三代还能再战,太感动了。作为我的B站播放器还可以再战一年。

设备支持

watchos

手表可能因为10版本更新的太猛了,11基本上就是小修小补,出了个新的app可以看到最近的运动趋势,然后出了个新表盘。

Three Apple Watch Series 9 devices show new features available in watchOS 11.

健身app的新UI我还挺喜欢,和天气app相同的UI语言。

Apple-WWDC24-watchOS-11-Fitness-app-Summary-tab-240610

设备支持

可惜了我的五代Apple Watch已经不支持新的watchos11了,看看今年九月Apple Watch十周年有没有什么大活,有的话更新一下我的Apple Watch。如果都是鸡肋功能我就继续戴我的5代(没电且忘记充电的时候我都是戴的红米)

设备支持

macos

作为生产力系统就应该做一些增加生产力的事情。

iPhone mirror

macos终于支持原生的iPhone控制了。特别是网页使用qq登录的时候经常需要手机点确认,还有github验证码等跨设备场景,真的是刚需。点进iPhone之后解锁还得找app,操作复杂还繁琐。第三方的基于蓝牙的控制app用起来不仅卡顿还费电、延迟还高。非常期待这个。

macos

窗口管理

可惜菜单栏超多图标还是没给解决方案,倒是我的窗口管理软件可以卸载了(第三方插件喜减1)

窗口排序

备忘录

语音备忘录支持文本转写非常有用。现在很多文本转写,会议转写还要收费,感觉这种完全能做到本地运算的东西就应该给本地去做,而不是冒着隐私风险上传到某些云服务厂家去做云转写还要收钱。

在备忘录app中录制声音支持转写:

录制声音

也支持输入等号直接计算内容。

备忘录计算

对于那些喜欢用备忘录进行大量知识库内容管理的人来说,折叠功能太重要了,不仅可以分门别类,还可以避免性能问题。

折叠内容

支持设备

macos还是没有放弃对intel的系统支持,确实感人。

支持设备

Ai

苹果在6月重新定义了“AI”,苹果的AI叫做:

Apple intelligent

抱歉我没绷住。

这个AI,还真是AI。

动作

其实我并不关心AI能够生成什么图片、生成什么文本。我想要知道的是AI能否操作手机,是用什么方式操作的,可是看完发布会我挺失望的。用的是App intents。

动作使用的是appintents

实话说appintents的适配情况非常不容乐观,而且我见到的很多app他们的appintents被用来做很多无关紧要的事情。我所期待的智能操作是能够学习+ocr识别+ai的方式来学会日常操作,或者通过我的日常操作可以学会某些动作。但是通过appintents的话就需要开发者适配。我的手机有将近200个app,支持appintents的应用屈指可数。

appintents

而且大多数appintents只是提供了一个入口,像是支付宝的appintents。

支付宝

因为之前appintents苹果限制最多只能有10个,我们看一下支付宝是如何珍惜这10个入口的。

“蚂蚁森林”和“农场”并不能帮我自动收能量,只是让我进入这个入口罢了。只有前三个或前四个有用,其他的完全没必要通过appintents,强行添加只是为了给用户的搜索结果里灌注垃圾罢了。

所以这个所谓的应用内操作到了第三方手中几乎变成了“进入某些页面和功能入口”的作用,实际操作下来基本没啥开发者去做有用的适配。这已经是appintents已经推出两年的适配情况了。

所以我对这个智能操作的第三方开发挺失望的,我梦想中的AI是可以通过自然语言来代替我的所有操作,并且可以自然语言的理解来帮助我分析和优化操作、代替重复性操作(例如签到)。

我看发布会的时候有一段我就没绷住:

问siri手机怎么操作

聪明的行为不应该是当“老师”,而是应该当“助理”和“秘书”。问都问了你就不能帮我直接操作了么,还得教我,我真的绷不住了。

所以稀烂的 appintents适配+无法代替操作 根本没有发挥出一丁点系统级AI的能力。我一开始因为Apple整合了非常多的底层app代码逻辑和机制可以做干涉性操作,即使不采用swiftui的不兼容也没事,但和我预想中的差很多。他似乎只是一个智能一点的siri,而不是一个颠覆性的AI系统。

Apple似乎将“系统级能力”与“能够读取和处理隐私信息”划等号了,然而我们需要的不是一个能够访问我们隐私数据且不被泄露的AI,而是一个能够帮我们完成操作、更好解决问题的AI。实现那些第三方App无法做和不好做的东西,比如系统级的无障碍操作。

但是我觉得全球能实现我期望的愿景,可能只有Apple了。(非常期待能打脸)

生成内容

目前发布会上主要说的生成AI的内容一个是生成表情包(没绷住)

虽然是个好功能, 但是看到Apple在生产无用功能的路上狂奔,我还是有点烦心。

AI表情包

生成的一些很像人的绘画风格表情,只能说我不是很喜欢我的朋友向我发这种东西。。。作为表情既不幽默也没有梗。

根据形象生成

文本生成

内置了chatgpt还是可以的。不过也跟平常聊天没啥区别。甚至因为和siri聊天切换到chatgpt还需要点一下才能转移过去,悬浮窗还在手机顶部,点一次还费劲,真的不理解为啥不做成一次授权,就算为了隐私直接显示当前的服务就好了,用户如果觉得不妥中断掉。

文本生成

我感觉这种连续对话场景做在悬浮窗上总有一种不稳定的感觉,并且因为siri没有独立app,想要找到历史对话应该是不可能的事情。

聊天

感觉生产力上还是差点意思,不如直接用chatgpt的app。

文本改写、调整与提问

选中文本就能改写扩写内容,感觉和豆包咋那么像。

文本改写

豆包:

豆包

甚至不如chatgpt发布会里面的gpt4o那种获取屏幕信息给意见对话来的惊艳。

GPT4o

可以说是只是实现了最简单和最初步的AI了。但毕竟Apple对于生成式ai起步比较晚,只能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未来是否可期还要看openai是否懈怠了。

Ai部分总结

AI操作全靠适配,表情生成非常鸡肋,

聊天对话一碰就没,接入三方让人心累。

正如标题说的:差强人意(大体上让人满意)

满意的点在于AI做的还可以,符合预期,但是没有超出预期,达到我期望的样子,这也是为啥用了“差强人意”。

总结

看完了这次WWDC,一开始对于Apple接入AI还是有很大期望的,但是可能是期望有点高,还达不到这个水平就变成了失望。苹果感觉现在像是避免犯错式创新,并不激进,合理合规。所以很难短期看到颠覆世界的东西,最终还是成为了一个大家都有预期的创新了。

“预计型创新”颁给苹果等所有更新都在用户预期内的“创新”公司。

本次发布会打动我的点:iPad新计算器(我见到了弹幕两极反转的趣事,刚开头大家的嘲讽到后面数学笔记后大家的瞬间变脸真的笑拥了)

计算器刚出

数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