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到一篇文章讲的是视频横屏和竖屏的设计差异,发现每个人的观点差异还比较明显,这篇报告我也写一些对于视频播放器的设计看法。仅个人观点。

如今视频行业非常火热,我们可以发现曾经的优酷、爱奇艺、腾讯视频、B站等都是采用的横向屏幕;我们看到的电影、电视都是横向屏幕。抖音、快手等都是纵向屏幕。微信小视频是横向屏幕。那么他们是怎么来的呢?

以人类为核心

一些人们会将横竖屏作为硬件的变化,认为设备是怎样的,软件就去适应它,所以才会出现了竖屏的设计。那么最初的横屏是怎么来的呢?

其实原因非常简单而且显而易见:人类的眼睛是横向的

不仅如此,因为人类的每只眼睛是横向的,眼球的顶部和底部容易被上下眼皮遮住;两只眼睛处于横向水平线,造成了人眼本身的视觉就是一个宽屏的画幅。并且人眼的长宽比例会非常宽:电影的21:9的宽幅比例就是适应人们视觉的生理器官。

眼皮遮住了眼球

所以我们所谓的「沉浸感」「沉溺其中」其实就是内容占我们视觉的比例。当视觉内容占据整体视觉信息的比值越大,沉浸感越强。当我们的注意力只在屏幕上时,大脑并不只是分析手机上的内容,他还在同时分析其他环境内容、周围的环境音等等。大脑在做的这些额外工作会削弱沉浸感。那么如何提升沉浸感,也就是如何提升比例呢?

提升视频内容面积

想象一下在主内容非常大以至于你的视线几乎完全被内容覆盖时,你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提升视频内容宽度比例

在相同面积的情况下,越接近人眼视觉比例沉浸感越强。

提升用户注意力

在用户只做一件事(没有其他事情干扰)时,如果用户进入了专注的状态下,人眼的视觉焦距会发生变化。环境将变得几乎不可见。

选择横屏

所以我们知道了横屏时怎么来的,为什么电影院、我们看到的常见的影视作品都是以横屏展现居多了。那么什么样的产品需要横屏呢?自然是用户长时间不需要交互以提升用户注意力和沉浸感为目的等内容选择横屏。其实就是内容决定你的产品形态。

例子:系统性的教育课程、标准的影视作品

做最适合的产品

我们看到很多竖屏短视频在前几年兴起,人们刷着抖音乐此不疲。那么竖屏是怎么来的呢?其实只是因为更加适应手持。

以前也有一些横屏的手机,不过终究还是被市场淘汰。人类的手掌握持手机时,拇指的横向移动面积非常有限。当手机宽度超出了用户的手掌时,用户的食指中指等无法勾住产品边缘,使得拇长伸肌无法横向大范围运动。所以手机为了方便握持,并且想要更大的显示面积(通过提升内容面积增加沉浸感,全面屏同理),标准握持的状态就是竖屏。

用户几乎无法在横屏时做非常多复杂的交互,所以横屏状态下应该减少交互。那么竖屏的优势就出现了。相比横屏视频内容,竖屏完全不影响用户的正常交互操作。所以在竖屏内容下,我们可以加非常多的交互方式、按钮等,并且让用户可以不断操作,增加与产品的互动性。

选择竖屏

当内容需要用户经常与屏幕进行互动:例如短视频用户需要不断的切换到下一个视频我们就需要选择一个用户更多场景下能够兼容的情况了。很显然,在理想状态下用户竖屏拿手机的场合要比横屏多,并且在大多可以横屏使用的场景下竖屏握持也没有任何问题。所以说竖屏带来了更好的适应性和普适性。这也是为什么这些短视频适合在碎片时间观看(几乎任何时间都可以看)。

例子:问答类交互类视频、容易被跳过的较短的视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