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涉及到了一些关于老年人相关产品的项目,关于老年人应用的设计,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精简版”、“大字版”。删除一些复杂功能和营销信息、文字布局放大就是适老化成功的产品了吗?

之前写过一个文章:适老化设计的看法,app如何进行适老化设计

但是最近做的多了又有一些新的想法。

老年人与其他群体的不同

熟悉Apple设计规范的人都知道,苹果特别喜欢使用一些半隐藏来表现信息还有更多。在设计书籍中一般将这种行为称作设计的势能(动势)。一些产品的设计会让人们下意识的去理解和操作。

互联网产品不断培养用户的心智模型,让很多功能都可以轻松的符号化。通过功能符号化、半隐藏等方式,用户很容易理解这个功能是做什么的、怎么用、怎么交互、会产生什么结果。

这样带来的好处就是信息的高效性,用户寻找功能特别快,因为只需要找到对应的符号就可以了。

例如我们常见的“阴影半遮罩”,在弹窗的场景下,人们很容易理解点击黑色遮罩部分可以关闭弹窗。这就是用户使用大量app产品所产生的心智模型与设计模型匹配对应的情况。

当我们设计老年人用的产品,情况其实完全不同。

  • 心智模型培养速度极慢
  • 思维固化带来的设计模型与心智模型不匹配
  • 有较长的时间与耐心
  • 视力的普遍衰弱与短期和长期记忆力减退

上面这四个点其实就是普遍冲突,这导致了我们设计应用如果站在普通青壮年的角度,老年人上面的四个冲突很容易导致不可用。

我在这个文章中会提到一些设计建议。用一套设计方案能够兼容多个年龄层。

通过大量的文字来对符号化功能进行标注

很多情况我们为了简化界面,将很多东西都符号化隐藏了。这种界面非常清爽,但是老年人无法理解。这是因为心智模型培养速度极慢,老年人无法学习或者学会这些图标的意思。

编辑框的清空按钮

我们应该为几乎所有的符号化的内容进行文字标注说明。

例如:

适老化的编辑框清空按钮

所以当我们的应用主要使用人群是老年人群体或者这个用户使用的是老年人版本时,我们应该进行适老化审查,将符号化的内容进行文字标注。

减少交互方式种类

在之前的文章也有提到,要简化交互方式的类型。

将用户的交互方式简化为两种:点击、上下拖动。

尽可能减少老年人的其他交互方式,目前在我的观察来看,很多老年人理解上下滚动已经较为普遍了,作为系统最核心的基础手势,上下滑动可以让老年人理解这是查看信息的渠道。

减少“横向滑动”、“拖动”、“多指操作”等复杂的交互逻辑。可以有效改善老年人的操作体验。

减少应用层级深度

老年人最常见的问题“XXX功能在哪里?”

我们在想要设置应用的某一个功能时,我们很自然的理解例如“麦克风权限是在隐私设置中可以调整”。我们对互联网产品的群体特征有一定的概念认知和逻辑层级的理解。但是老年人群体是很难去理解层级关系的,他们大多会尝试记忆,但是因为记忆里衰退,最后每次遇到都是挫折。

这种很难解决,当出现应用有大量设置的情况下,归类分层级是最好的方案。但是对于老年人来说,超过3个层级就已经失去了层级空间的概念了。

我这里建议是当用户进入应用的设置界面后,层级统一不超过3级。可以统计老年人通常需要设置什么,将常用的设置放到第一层级让用户能够快速进入。在设置较多的场景下,建议设置添加“搜索”功能。

减少界面的变化和与现实世界的冲突

其实微信虽然在体积上经常被人诟病,但是它的界面迭代确实对老年人非常友好。保持设计风格、功能位置的稳定非常重要。老年人培养心智模型的过程非常缓慢,一旦形成之后,界面发生了大幅度变动,很容易造成老年人无法找到之前的功能。甚至图标、功能尺寸的改变都会影响。

老年人会通过“位置记忆法”和“形象记忆法”来进行功能位置的记忆。

当我们寻找某一个常用功能时,青年人大多思考:”这个功能在第二排中间“或者”这个功能在屏幕靠上的中间“。即使你没有打开应用,你也知道功能的大致位置。

老年人通常会记忆:”在上面大图标中有一个果树的按钮“,”在下面有一个绿色的小按钮“

老年人对于色彩、图形会记忆比较深刻。所以建议适老化的应用设计应该着重对于图标图形来进行研究。让每个图标都便于识别和记忆。尽可能减少线性图标的数量。颜色尽可能与现实世界匹配。

与现实世界匹配的图标

老年人难以理解的线性图标